箏壇直擊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建議項目 公眾諮詢
諮詢目的
2015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加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措施,其中的工作包括以2014年公布的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非遺清單)為基礎,編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作名錄)。現就代表作名錄擬議的項目諮詢公眾的意見,諮詢期為三個月。
背景
代表作名錄的建立,可為政府提供參考依據,讓政府就保護非遺,特別是具有高文化價值和急需保存的項目,在分配資源和採取保護措施時訂立緩急先後次序。
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下列十個本地項目,將自動被納入代表作名錄:
粵劇
涼茶
長洲太平清醮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
大坑舞火龍
古琴藝術(斲琴技藝)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黃大仙信俗
除了上述十個國家級項目外,政府建議從非遺清單的480個項目之中,選出另外十個項目納入代表作名錄。換言之,首份代表作名錄將涵蓋共二十個項目。
入選準則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非遺諮委會)通過制訂代表作名錄的入選準則為︰
(i) 項目已被列入非遺清單;
(ii) 項目體現香港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或工藝等價值;
(iii) 項目具有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
(iv) 項目具有鮮明的族群∕地區特色,或能顯示香港一般生活文化的特色,且為其中的典型;及
(v) 項目在社區有重要的影響,具有維繫社區關係的作用,為社區或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
推薦的十個項目
非遺諮委會經審議後,推薦下列十個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現就十個建議項目諮詢公眾的意見: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所界定的非遺類別
項目
表演藝術
(1) 南音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2) 宗族春秋二祭
(3) 香港天后誕
(4) 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
(5) 正一道士傳統
(6) 食盆
傳統手工藝
(7)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
(8) 紮作技藝
(9) 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
(10) 戲棚搭建技藝
如你對上述十個建議項目有任何意見,或希望提供有關資料,請在2017年5月11日或之前填妥夾附的意見表,寄交新界荃灣古屋里2號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或以傳真(傳真號碼:(852)2180 8222)或電郵(電郵地址: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方式提交。
公布代表作名錄
公眾諮詢結束後,政府會整理公眾的意見,並就此再次諮詢非遺諮委會,以期於2017年中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查詢
如有查詢,請致電3691 8648/ 3691 8650,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聯絡。
南音,是用廣府話說唱的曲藝,與粵謳、龍舟、木魚、板眼等一樣,都是廣東地方歌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二十世紀初期,南音是香港流行的娛樂,當時的演唱者多為失明藝人,他們以說故事的方式彈唱,一般用古箏、椰胡來伴奏,並手打拍板敲擊節拍,歌詞內容大多反映社會下層的生活困境。現時,南音的唱腔曲調多融入粵劇、粵曲中,成為其中的演唱元素。
杜煥(1910-1979)
昔日演唱地水南音者多為失明藝人,男稱瞽師,女稱瞽姬或師娘。圖中瞽師杜煥(1910-1979)是香港地水南音的代表人物之一。
圖片由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提供
舞台上的南音演唱節目
舞台上的南音演唱節目,一般使用椰胡、揚琴(或箏)、洞簫、秦琴作為伴奏樂器,並加一檀板敲擊節拍。圖為香港粵劇紅伶兼南音藝術家阮兆輝先生在2016年「粵港澳南音粵樂薪傳音樂會」的演出。
查詢
如有查詢,請致電3691 8648/ 3691 8650,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聯絡。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