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壇分享 - 《聽陳蕾士的琴箏》講啲乜?網民用廣東話譯會考經典範文(轉載)
<轉載>【撐廣東話】《聽陳蕾士的琴箏》講啲乜?網民用廣東話譯會考經典範文
蘋果日報報導:
對於2007年會考改制前,中文科仲要考26篇範文的香港學生來說,講到「最痛恨」的文章,相信非《聽陳蕾士的琴箏》莫屬。四位網民史兄、擇言、林非和Edwin(講故佬),就將這篇文用廣東話重新演繹,再連同當年初中到會考要讀的21篇經典中文範文輯錄成書,以此示範和鼓勵多用香港人的語言:用廣東話去寫作。
《聽陳蕾士的琴箏》是作者黃國彬聽完音樂家陳蕾士的琴箏音樂後,用文字描述其彈琴箏動作和透過音樂聯想到的景象。這篇當年被喻為「史上最難的會考中文課文」,四位網民用廣東話各自重新演繹一個版本,例如原文「他的寬袖一揮,萬籟就醒了過來」,史兄就譯成「佢舉起雙臂,世界萬物即刻甦醒過嚟」。四人用四個月時間,還精選21篇範文翻譯輯錄成書,用眾籌方式於今年書展推出,由《差不多先生傳》、《背影》、《敬業與樂業》,以至《庖丁解牛》、《論仁、論君子》、《六國論》、《以畫為喻》、《孔乙己》、《花潮》等等,全是當年中學生學中文的「集體回憶」。
「今次想做一個示範畀大家睇,用廣東話寫正體文章係唔失禮、係一個可行選擇。」對於史兄來講,今次係佢第一本一句粗口都無的書籍,史兄話,自己中學時係用廣東話的「受害者」,試過作文因為文章對話全部用廣東話,結果唔合格,老師仲寫原因係因為「口語化」,「對話有乜理由唔用廣東話寫,可能因為呢件事,令我好似有創傷後遺症咁,而家更加成日用廣東話。」而且史兄認為,現時香港人的寫作,唔算係「我手寫我心」,「我哋日常用廣東話講嘢、唱歌,但寫文好少全部都用廣東話,我唔敢講廣東話寫作一定好過書面語,但用於好些文體上,我幾肯定用廣東話係比較清脆利落。」
「條友好臭串點譯?譯做『那傢伙真的很囂張』?個感覺會友善咗,表達唔到原意。」擇言就希望,這書除了給當年會考生回顧,也想現時考文憑試的學生一看,「市面要搵廣東話書,可能十本都搵唔到,小說可能會有,但正經一點嘅議論文或描寫文就極少,其實廣東話寫文可保留原意神髓、言簡意骸,可能日後香港因為咁而多了一堆小說家、寫文章很好嘅大文豪都唔出奇。」
本書另一特色,是找來插畫家波屎在每篇文章畫一幅插畫,表達方式抵死啜核,例如《聽陳蕾士的琴箏》,就畫到有個人彈結他,彈到好似六指琴魔咁有條龍、有隻虎甚至數碼暴龍「跑」出來, 「我啲畫想表達個意思唔會第一時間諗到,一定要睇完成篇文再睇圖先至消化到。」
《聽陳蕾士的琴箏》(原文節錄)
他的寬袖一揮,萬籟就醒了過來。
自西湖的中央 一隻水禽飛入了濕曉, 然後向弦上的漣漪下降。
《聽陳蕾士的琴箏》(史兄版)
佢舉起雙臂,世界萬物即刻甦醒過嚟。
佢伸出靈巧嘅雙手,慢慢垂低放喺古箏上面準備彈奏,猶如季候鳥喺水面低飛。
《聽陳蕾士的琴箏》(原文節錄)
在崑崙之巔,金色的太陽擊落紫色的水晶。
紅寶石裡珍珠如星雲在靜旋發光。
《聽陳蕾士的琴箏》(擇言版)
喺金色嘅日頭,扑落咗紫色嘅水晶。
紅寶石入面珍珠好似星雲咁喺度靜旋發光。
記者:余瑋
攝影:徐振國
資料來源:最後更新: 0723 16: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60723/55394375
聽陳蕾士的琴箏——黃國彬 (原文)
他的寬袖一揮,萬籟就醒了過來。自西湖的中央 一隻水禽飛入了濕曉,然後向弦上的漣漪下降。
月下,銀暈在鮫人的淚中流轉, 白露在桂花上凝聚無聲, 香氣細細從睡蓮的嫩蕊溢出,在發光的湖面變冷。
涼露輕輕地敲響了水月, 聲音隨南風穿過窗櫺 直入殿閣。一陣蕩漾過後,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他左手抑揚,右手徘徊,輕撥著天河兩岸的星輝。然後抑按藏摧,雙手游隼般俯衝滑翔翻飛。
角征紛紛奪弦而起,鏗然躍入了霜天﹔後面的宮商 像一隻隻鼓翼追飛的鷂子急擊著霜風衝入空曠。
十指在急縱疾躍,如脫兔如驚鷗,如鴻雁在大漠陡降﹔把西風從竹林捲起,把木葉
搖落云煙盡斂的大江。
十指在翻飛疾走,把驟雨潑落窗格和浮萍,颯颯如變幻的劍花在起落回舞,彈出一瓣又一瓣的朝霞。
雪晴,山靜,冰川無聲。在崑崙之巔,金色的太陽擊落紫色的水晶。紅寶石裡珍珠如星云在靜旋發光。
然後是五指倏地急頓…… 水晶和融冰鏗然相撞間,大雪山的銀光驀然在高空凝定。而天河也靜止如劍。
廣漠之上,月光流過了云漢,寂寂的宮闕和飛簷在月下聽仙音遠去,越過初寒的琉璃瓦馳入九天。
---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