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ICON FB ICON WC

箏人專訪 – 「誰與箏鋒」——王中山與香港中樂團音樂會前訪談錄(一)

「誰與箏鋒」——王中山與香港中樂團音樂會前訪談錄(一)香港古箏網

Master Wang017
有「箏壇聖手」美譽的王中山教授是無數習箏者的偶像。套用王教授自己的說法,「從一九八六年到二零一六年,整整在古箏一線上馳騁了三十年」。王中山教授歷年舉辦的音樂會場數驚人,而且一直保持極高演奏水準。他同時積極投身古箏教育,擔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及國樂系副主任,數十年來盡心盡力為古箏界培養下一代。他同時擔任中國音樂界最權威的機構——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屬下兩個箏會的會長,是真正引領中國古箏發展方向的領軍人物。

Master Wang020
這位為近三十年古箏界帶來重大改變的古箏大師,卻於訪問中一再提到自己只是一個癡愛中國文化的“箏行者”,與普通人無異。適逢王中山老師應香港中樂團的邀請,參與名為《誰與箏鋒》的王中山與香港中樂團的音樂會,香港古箏網非常榮幸能再次邀請王中山教授接受我們訪問,讓我們從王老師的口中,瞭解他的心路歷程和成功之道。

Master Wang011

Master Wang101

古箏與中國文化


記者:大家都覺得,在古箏界,王老師是非常出色的一位音樂家。那麼,您覺得自己現在是身處頂峰嗎?您有什麼看法呢?


王中山:從我自身成長經歷來說,大概算是吧。但這個“頂”,是相對的。或許應該這樣說,現在可能是一個高峰,正在一步步向頂峰邁進。就像「無限風光在險峰」,人生要不斷地攀登。一定要記得那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藝海無涯苦作舟。」不過相比以往,歲月的磨礪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思想上的變化。在我目前這個年齡段上,雖談不上歷盡滄桑,但各種甜酸苦辣、不同滋味都曾感受過。人常說“四十不惑”,不單是音樂的滋味,更多的是人生的況味,應該較之以往理解和看清了很多東西。中國的古箏藝術跟世界上其他器樂藝術不大一樣,它有更深的內涵和文脈。面對古箏這位將近三千歲的“長者”,我心中始終充滿敬意。人生區區百年,難究其理,窮其一生,只及皮毛。更何況,古箏已經不是簡單的只會發音抒情的器物,它更是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存在的文化價值,在於濃縮地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印跡,炎黃子孫對天地萬物、對宇宙的理解,和東方人獨有的審美情趣,以及對人間悲切、哀怨的感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古箏最強大的,其實就是它的文化力量。對於我來說,它不僅僅只是在幾根琴弦上,撥發出「宮、商、角、徵、羽」這麼簡單,用我曾寫過的一幅聯句來概括,就是“鴻雁無言伴長路,梧桐有知識寸心”。箏裡除了有顆天然的中國心,更有我的風景,我的鄉愁,我的家園,和永無止息的夢想和希望。

Master Wang031

記者:王老師,很多人分不清古箏與古琴,您能簡單講一講它們之間的異同嗎?


王中山:從某些方面講,古箏和古琴有相通的地方。在中國樂器裡面,也只有古琴在文化這方面能跟古箏相提並論,因為兩者都有著漫長的發展史。你看,中國能帶「古」字的,有幾件樂器呢?本來它叫「箏」,但是,人們叫它「古箏」。「古琴」,它本來叫「琴」,現在卻叫「古琴」。琵琶,沒人叫它「古琵琶」,雖然它也是中國重要的民族樂器。二胡,也沒人叫它「古二胡」,也是這個原因。因為琵琶、二胡、嗩吶、揚琴都曾是外來的樂器。郭沫若先生說過:「但凡以一個字命名的樂器,都是血統純正的中國樂器。」箏,就是因為它「根正苗紅」,出身正統、純正,被譽為我們中國民族器樂裡的汗血寶馬。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說從一出生,不知不覺就會跟這個樂器有種親近感。乍一看,古箏和古琴在形制、奏法上有點兒相像,音色也比較接近;實則它們的區別很大。首先,古箏是多絃樂器,而古琴只有七根。其次,古箏一弦一柱,而古琴有弦無柱。再者,古箏多使義甲而古琴不用。 雖然古箏和古琴在文化追求和審美意識上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兩者在傳統的審美上都強調通過“弦、指、音、意”的變化,追求“清、微、淡、遠”之意境。但在社會融合度上,古琴似乎較為出世,古箏較為入世,這可能與樂器性能和表現力不無關係。因此,習箏之人自古就十分繁盛,如今更是高達數百萬之眾,而古琴相比之下習者寥寥。其實古琴在唐朝時的境況就是:“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而同一時期的古箏卻是:“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白居易《鄧魴、張徹落第》)。說明古箏自古就很受推崇,這和高冷的古琴不太一樣。如果說古琴推崇的是“仙氣兒”的話,那麼古箏注重的就是“人味兒”。古箏和古琴雖屬不同樂器,但在文化層面上還是基本一致的,兩者並無高低優劣之分,古箏、古琴同樣具有令人仰望的文化高度。白居易曾有:「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的詩句,古代《箏賦》裡邊也有各種各樣的描繪,很多《箏賦》裡邊不約而同地都說到,箏「乃仁智之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相在,鼓之則五音發。」對古箏的這種評價,把中國人對天地萬物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感、美好希望,都寄託在這樣一個樂器裡面。這就是古箏,任何人面對它的時候都會肅然起敬的原因之一。包括我不經意彈奏的時候,「噹」的一下,我就在想,可能這一聲,李白聽過。李白在《春日行》中寫道:「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還有蘇東坡:“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此刻,你會感覺到周圍有好多古人,還是大文豪,頓時覺得:嘩,箏好強大!

Master Wang016

記者:聽您這麼說,古箏不單單是一個樂器,它也是一個文化的載體吧?


王中山:是的,所以我十分崇尚“行萬裡路,讀萬卷書”這句話。現在的年輕人,一般不愛讀書,特別是有關國學的書。國學是中華文明的源流之學。它包括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包括融化進民眾心理深處已化作集體無意識的價值觀念,還包括以風俗為主要載體的、在民族生存發展中無處不在的信仰。無論何人,如果他過於沉溺于流行文化、流行音樂,盲從、崇拜西方的一切,那他就永遠抓不住中國古箏真正的、讓人為之心動的那部分東西。要是一個特別敏感的、有文化傳統的中國人,你就特別能感受到這一點。在我看來,一般人彈古箏,你感覺還是不行。為什麼?因為音樂是心靈的藝術,他一揮手,你就明白。你要是不喜歡中國文化,不懂箏道,你想把箏彈好,那是不可能的。你可能把箏彈得很流行、很好玩,但是你絕對沒有文化。

Master Wang027
古箏要彈出文化,可不是危言聳聽,合格的箏者不但必須知曉古代的詩、詞、歌、賦等基本內涵,甚至要瞭解有關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在此方面,我願與各位箏友同勉。我喜歡跟中國文化相關的物件,包括各種文玩。和田玉,那種溫潤,那種精光內斂,那種含而不露,是不是中國文化的特徵?玉有五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和靜清遠、潔潤圓堅,古箏音樂也是一樣的。所以,帶著同樣的文化角度去闡釋古箏,對古箏的這種喜好和感悟可能就不一樣了。我認為古箏是一個族群,甚至是一個民族的魂。如果說鋼琴是西洋樂器的老大,那我覺得古箏就是東方樂器的王者了。這不僅僅是指這兩件樂器都擁有最多的學習人數,更因為它們代表著東西方不同的藝術、哲學思維以及不同的世界觀。器樂是文化的載體,古箏、鋼琴亦然。我也學過鋼琴,可是對我來說,鋼琴這件基於西方思維的固定樂器就沒有古箏這件非固定樂器好玩兒。鋼琴一鍵一音,而一弦多音的古箏卻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玩味”的空間。這就像中國畫和油畫的比較,很難說出孰優孰劣。我所說的玩兒,不是戲謔的玩,這個玩啊,已經上升到很深的文化層面了。比如古箏的五聲音階定弦,揉按滑顫等手法,就象“有意”給人留下各種變化、玩味的可能。在虛實之間探秘,在陰陽之中游走。因此, 不懂和田玉,你就不知道甚麼叫「內斂」,不懂中國畫,你就不懂什麼叫“留白”。你不懂中國文化,怎麼把箏彈好?你彈出來的音樂再華麗,也會流於空泛。對中國文化的種種理解,我覺得要靠知識也要靠年齡,年齡也是個資本。只有箏齡沒有年齡,你的古箏即使彈得再利索、再有力度,也缺少點兒東西。彈箏人像老中醫,不怕老,有傳統和傳承,需要感覺和經驗。不像西醫,你年齡太大,給人動手術萬一看不清,給人來一下……那就危險了。哈,這話老箏家聽了會高興!

Master Wang033


演奏狀態


記者:我知道,您一年有很多場的演奏會。我們想知道,音樂會前您是如何準備的?


王中山:“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的音樂會在很久以前就準備好了。我認為古箏就是我器官的延伸而已,伸一下手就行了!舉手之勞,如探囊取物,就這麼簡單。你不要總想著,這會兒我要好好練,今晚我要好好彈。然後緊張兮兮地等待演出——與其如此活受罪,請問你早幹嘛去了?——有一個彈鋼琴的朋友,他說他不並喜歡彈琴,但他後來成為很有名的鋼琴大師了。他說:「雖然我不喜歡鋼琴,可是我學了它,我就要把它搞好。我只是把它當成工作。」這是他的觀點,體現了他的職業精神。而我不同,我真的是非常喜歡古箏,我就覺得古箏特別能表達我想要的一切。古箏是我的“真愛”。一個甚麼東西是真愛之後,就不一樣了。古箏,我沒有當成職業。我說實話,每年的這麼多演出,很多人都覺得很累,而我從不厭倦。有些音樂人,一生兩場,甚至一場獨奏音樂會都沒有辦過。經常有人很好奇地問我,說:「王老師,我特別想知道:我們通常開一場音樂會,之前睡不著覺,頭髮都快掉光了。您為甚麼每個星期開音樂會,我發現您還越活越年青了?」我笑說,它是我的精神食糧,而你們把它當成毒藥啊!

Master Wang001

Master Wang002

彈箏對我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種人生態度。雖然我不懂養生之道,但是我認為彈箏是一種很宜人的慢生活。你別看它速度也可以彈得很快,音樂張力無限,激情滿懷,甚至可以表達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場景,但總體來說,在普通中國人的印象裡它是細樂、雅樂。之所以很多人很推崇「快」,是因為他彈不快,他認為這樣很了不起。其實早在明代,徐上瀛在《溪山琴況》裡就有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之分, “速”只是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如果你很職業,每天練七、八個小時,你也基本能做到。但是你要把古箏彈得特別有思想就很難了。上下五千年,縱橫百萬兵,只在彈指一揮間。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樂器呀!古人雲:箏乃仁智之器矣,此話不假。愚鈍如我,渾渾噩噩,不知何來,不知何往,在人生迷惘中箏如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 所以,我很享受古箏帶給我的美好感受,而且願意通過音樂把我的所思所想分享給大家。開音樂會,不就是一種分享嗎?——場鈴響起,然後場燈漸漸熄滅,只有一束光照在我和古箏身上。這種光,我很喜歡,猶如天國的一道光。——此刻,暗香已上,月涼如水。冰冷的琴弦在漂浮的氣息裡低廻,梧桐的聲韻在寂暝的色調中旋轉、沉澱,神秘的音樂廳幻化成了美麗的音樂湖,在這紛紛飄墜的音符中漫遊徜徉——那真是一種極妙的精神感受!

Master Wang022

Master Wang018

 -

(未完待續)......

 -

Master Wang199

王中山老師將於2016年12月10日,假深圳保利劇院,舉行古箏獨奏會,並使用箏炫借出之炫光古箏---巔峰之作《天圖》演奏。

ZAC-1602-S601 010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