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ICON FB ICON WC

箏人箏事 - 專訪炫光古箏創始人 - 莫偉樑

但求絲弦抒胸志 欲以箏情寄平生丨專訪炫光古箏創始人莫偉樑

炫光古箏

MusicMagazine201801

莫偉樑, 香港青年古箏演奏家,“炫光”及“炫中”古箏品牌創始人, 香港箏炫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古箏網”主席暨藝術策劃總監、日本“光安箏株式會社”藝術總監。香港古箏團體“箏音樂”副主席及創團委員、“箏音樂藝術學院”藝術總監。莫偉樑為積極推動古箏藝術文化發展,在中國香港及海外地區舉辦多場古箏音樂會、海外交流、講座等活動。2014年與香港中樂團和香港演藝學院合作舉辦的首屆國際古箏研討會, 獲得空前成功。其所創立的古箏品牌“炫光”,備受一眾演奏家及專業人士肯定, 為中國古箏市場打開了高端樂器之大門。

MusicMagazine201802


箏路漫漫 上下求索


莫偉樑的父親莫應基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工程部主管,平日愛好彈奏古箏,是香港第一批習箏群體的成員之一(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出現了第一批的習箏群體)。深受父親影響的莫偉樑在他3歲時便開始學習古箏,11歲以古箏特長考入香港演藝學院初級音樂課程,在初級音樂課程的專業學習中,莫偉樑憑藉自身扎實的專業基礎與對音樂天生的敏感,幾乎年年穩拿演藝學院頒發的獎學金。之後,他又以優異的專業成績考入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系文憑課程,成為中國香港取得古箏專業研究生文憑的第一人。多年來,莫偉樑曾跟隨周延甲、許菱子、何寶泉、孫文妍、王中山、閻惠昌等民樂界名師學習,提到這些老師,莫偉樑充滿感激:“周延甲老師教學的嚴謹,許菱子老師長久以來對學生的關注及諄諄教誨,何寶泉、孫文妍老師‘蝶式箏’對我日後古箏製作的啟迪,還有王中山老師對‘中國古箏的美學’的理念對我產生的震動,閻惠昌老師對我專業提出的中肯建議和引導,這些師者猶如我專業道路上的一個個標杆和榜樣,一直激勵著我在古箏這條路上勇往前行。恩師們教會我一個道理:學問是永遠做不完的,而做學問的過程便是認識到自己無知並汲取無限的知識養分來填補無知的過程。”

MusicMagazine201803

按照莫偉樑的學術軌跡,研究生畢業後應該順利進入博士階段繼續攻讀。當時,曾帶他碩士課程的時任香港大學教授劉長江先生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夠攻讀民族音樂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然而,學術軌跡往往如同人生軌跡一樣,充滿了不可確定和未知變數,無法用資料推算和丈量出預演的結果,總有讓人出乎意料和較為驚詫的“轉折”,最終,這條表面看似“順理成章”的軌跡在莫偉樑的堅持下出現了三百六十度的回轉,他拒絕了對自己來說唾手可得的深造機會,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目光瞄準“外面的世界”。而拒絕的原因很簡單:“我想做一些改變,對我來說,人的成長不能一直停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生活學習模式,象牙塔之外,還有社會這所更大的學校,是時候去做出一些改變了。”

MusicMagazine201804


實踐中成長 教學中感悟


踏入社會大學的莫偉樑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成立了樂團“箏音樂”(2006年),樂團成員只有四人,且大家同時有著自己的主職工作,又兼任著樂團成員,但四人所做出的成果卻不能讓人小覷。“箏音樂”曾與許多名家合作,輾轉各地演出,如曾在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與王中山先生合作其個人音樂會,也曾與香港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合作,舉辦國際古箏研討會,請來民樂界眾多前輩大師赴會,影響甚廣。與此同時,莫偉樑還創立了以古箏教學培訓為核心的“箏音樂”教育有限公司,樂團與公司雙軌並行,而樂團每一次的對外演出又能吸引許多愛樂者前來拜師求教。作為一個應屆碩士畢業生能夠在創業初期做到如此成績,得益于莫偉樑從少年時便成為小小“老師”,12歲便能夠在學生和老師的身份之間隨意切換,小小年紀便開始自己的古箏教學生涯。長期的教學工作讓莫偉樑認識到作為教育者所肩負的責任之重大;“老師並不僅僅是幫助學生解決學業上的困惑,更要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導師”,莫偉樑如此說。

MusicMagazine201805

MusicMagazine201806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香港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古箏教育課程體系之前,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版本的古箏教材,教材內容品質參差不齊,這讓古箏的初學者無法判斷教材中各個曲目的難易程度,久而久之,便會慢慢減少對古箏的喜愛。針對這一狀況,莫偉樑和父親編寫出以“能夠激發人們對古箏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的古箏教材,教材內容得當,難易程度清晰可辨,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大習箏者的歡迎。這是莫偉樑將興趣視為任何人學習一項技能或拓展一個愛好的關鍵,並長期秉持這一理念實踐於自己的古箏教學中所得到的令他欣慰的結果,這個結果,也是所有人願意看到的。而莫偉樑在自己的古箏教學中還隱藏有更深的含義——讓所有人通過對古箏的學習,從而喜歡、瞭解並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這塊被西方國家統治了一百年的祖國大地來說,對於生活在被滲透了一百多年西方文化的人們來說,是多麼迫切渴望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精神慰藉!

MusicMagazine201807


撒下一張無形“網” 讓古箏在香港流行


長期的古箏教學雖然帶給莫偉樑眾多的學生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也沒能夠讓他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適可而止。一周超過58小時的教學時間已經讓人頗感驚訝,但莫偉樑深知,僅僅通過教育的方式普及古箏藝術,自己夠盡到的力量太過綿薄。通過其他管道大範圍普及和推廣古箏藝術,成為莫偉樑從未停止思考的問題。還記得“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句話是莫偉樑做出不再繼續深造的決定後,劉長江教授給出的中肯建議。這個建議反而在關鍵的節點給了莫偉樑一個新的思路。在演出和教育之外,莫偉樑試圖探尋古箏發展的其他途徑——建立屬於香港古箏的諮詢平臺——香港古箏網(2012年1月1日創辦)。網站成立至今, 其點擊率已經高達一千九百萬次。網站面向整個中國香港地區的古箏市場,服務於香港民眾,讓民眾能夠瞭解和接觸有關古箏各方面的資訊資訊,無疑,這是一項在有形的區域內撒下一張無形的“網”,及時推動古箏藝術在這片熱土上傳播與普及的重大舉措。打開網頁,網站介紹欄裡醒目寫著“以一眾喜愛古箏人士為主要服務物件,提供一個專業、可靠及高質的香港古箏資訊平臺”這樣的網站定位;務求成為大家值得信賴的“香港古箏網站”, 亦為各古箏愛好者提供一個嶄新的古箏資訊平臺,貫徹“箏人箏事,更快更真”的精神。

MusicMagazine201808
古箏網的架構包括了最新消息、箏人箏事、箏藏館等。“最新消息”欄目搜羅了香港所有關於古箏的活動,音樂會、比賽、考級資訊、大師課、公益演出,等等,無償為這些活動提供線上宣傳推廣,為箏樂愛好者送上及時有效的資訊。“箏人箏事”以愛箏人士、古箏名家的專訪文章為主,民眾可以通過網站來瞭解古箏界的人與事以及箏界人士為古箏所做的努力。“箏藏館”收集有名貴的古箏品類,目前有五六十架藏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文化價值。藏館中展示有臺灣先進工藝社製作的16弦潮州箏,營口東北樂器廠研發的T21-12型轉調箏,上海音樂學院老師何寶泉研發的蝶式箏,越南河內音樂學院教授Phuong Bao研發的手動式轉調箏等。而這也對炫光古箏的進一步研發、改革、製作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此外,香港古箏網還為參加政府舉辦的香港學校音樂節—古箏專案比賽的學生提供無償古箏調音服務,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香港古箏人才的培養。自計畫推出以來, 已經超過四千名比賽學生使用這項服務。

MusicMagazine201809


打造適合舞臺演出的高級中國樂器


在香港古箏網創辦後,莫偉樑又將目光投向古箏製作,炫光古箏的製作便成為莫偉樑在古箏事業上多方位發展、進一步成就的重要體現。可以說,古箏製作開啟了他藝術生命的新旅程。提到此,莫偉樑回憶道:“之所以有炫光古箏的誕生,得益于閻惠昌老師對我的啟發。是閻老師點醒了我,應當尊重每一件樂器的原聲。”多年來,古箏演奏頻繁加入擴音器,這樣便失去了古箏本來具有的聲音面貌。為了達到舞臺演奏對於古箏的要求,莫偉樑將“適合舞臺演奏的高級中國樂器”作為炫光古箏的定義,以“終生使用,可以傳承後人,成為一件可以代代傳承的偉大樂器”為理念,以“以音色定位、以性能定質”為宗旨,通過樂器改革給古箏音樂帶來新的動力和新的創作,通過炫光古箏,打開中國民樂的高端市場。


說到高端市場,莫偉樑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高端市場擁有高端樂器與偉大樂器,而它們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要有精良的材料。這是基礎,這也是炫光箏製作的前提。製作炫光箏的材料由日本、美國、加拿大、印度、泰國等國家以及中國大陸引進,如珍貴的印度小葉紫檀。可以說,優質的材料對於聲音最後的形成十分關鍵。其次是製作樂器的方法。材料精中選精,精益求精。每一台古箏都在製作過程中反復被打磨,最終成為我們看到的古箏精品。最後是對古箏的調式工作。專業的調式可以將古箏最完美的音色呈現出來,將古箏的綜合品質進一步提升。從這一系列的工作可以看到莫偉樑為古箏改革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如莫偉樑所說:“樂器改革不能停步,只有樂改,民樂才能不斷前進。”

MusicMagazine201810

MusicMagazine201811


但期一日 中國古箏國際化


針對當前花俏的古箏市場,莫偉樑表示:“我們會對炫光古箏的外觀做調整,從不同的木材和結構方面著手,今年炫光會推出‘原璞’及‘雲璞’兩款新產品,希望留下古箏最本真的面貌和聲音。同時,我們期望產量上能進一步提升,在保證品質精良的同時也保證產量穩步增長。”


在古箏的演奏方式上,古箏重奏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在樂曲的曲式結構之中,高音及倍低音是聲部不可或缺,高低音箏將會在完善箏的種類同時,豐富作品的聲部層次。因此,“作品要有新的發展和新的突破,樂改是必需的。”莫偉樑再次強調。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也得知,高音箏與低音箏正在研發階段,推向市場指日可待。


王中山先生曾在早前發表的文章《我的古箏情,我的中國夢》中寫道:“記得一個歐洲的智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隨著樂風東漸,21世紀,我們會看到中國以它全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中國音樂會越來越得到世人的尊重和理解。’我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深受王中山先生影響的莫偉樑亦相信中國的古箏有朝一日能夠真正走向國際:“這不僅僅是一件中國樂器被世界人民所認可的事情,更預示著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產生的‘輻射’以及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今日,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通過與古時海陸絲綢之路的沿線周邊多國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的多方發展,順應時代潮流,成為中國與多國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樑,中國民樂勢必也會隨著這一戰略的帶動走向國際。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無疑擁有著民樂國際化、古箏國際的先天區域文化優勢,此日猶可期,此夢必成真。

MusicMagazine201812


小結

莫偉樑讓我們看到,一個民樂人可以有著圍繞民樂事業多方發展的可能,有著鑲嵌於藝術生命中的不同身份,無論是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還是樂器品牌創始人,莫偉樑都能夠在不同身份的轉變中持有對古箏一往而深之情,他又將這份情誼轉化為對古箏的每一次躬身實踐。那就讓我們同莫偉樑一起,在速食式的時代中,寄情於箏,讓自己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慢下來,靜靜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聽到、看到、知道,這是中國古箏的美之所在。

轉載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C_5nt2ijUnOcBMN74SuZ3Q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