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ICON FB ICON WC

箏人箏事 - 傳統箏樂傳承的梳理與思考一寫在《曹正古箏傳承作品紀念音樂會》之際

學術百家談丨傳統箏樂傳承的梳理與思考一

寫在《曹正古箏傳承作品紀念音樂會》之際

編者按2018年11月20日下午,為緬懷現代古箏專業教育奠基人曹正教授,中央音樂學院2018第四屆中國民族音樂節暨第三屆彈撥音樂節期間,將舉行“經典永流傳——曹正古箏傳承作品紀念音樂會”。值此音樂會舉辦前夕,古箏演奏家、潮箏傳承人高百堅先生撰文緬懷曹正教授,並在當代古箏藝術事業繁榮興盛的形勢下,提出如何對待箏樂傳統的傳承與思考。

Caozheng1

   敬愛的曹正教授離開我們已整整二十年了!傳統箏樂傳承,一直是曹正教授治學中關注的重要課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曹世伯父在給先父來信中指出:"本來餘是力主技術改革者,然每聆後學演奏古調總難令人滿意,常恐百花一枝殞㓔雕零,則信而好古之情常溢於言詞間。好在學術問題終非大不了事,故無畏人言“厚古”者,這種思想在余治學過程中是時隱時現的。"字裡行間,表達了曹世伯父對"古調"傳承的擔憂和不安。半個世紀過去了,傳統箏樂的存承已成為中國古箏無法回避的話題。

     (一)專家觀點

A.箏樂存承三問 喬建中教授在《傳統與創新──當代箏樂芻議》(《秦箏》2014.1.P4)中提到前輩箏樂藝術家留下的中國傳統箏樂的“時代琴音”時指出:“如此珍貴的音響,如此經典的演奏,如此濃郁的箏樂風格,在當代民樂舞臺上還有多少演奏家將它們作為保留曲目?在我們的課堂上還有哪些老師讓學生認真學習,堅持傳習?在大量的箏樂教材中,它們又占了多大的份額?" B.院校傳承現狀 王英睿博士在《二十世紀中國箏樂研究》中指出:“五六十年代的學生(第一代學院派箏家)有機會直接向民間藝術家學習,親身體悟最地道、最富各派音韻特色的演奏,可以有意識盡力去體會,揣摩所學曲目的滋味,因此,他們繼承下來音樂較多保持了原有特色。有用心人能夠領悟到一些傳統的箏樂傳承方式所承載的傳統音樂資訊。然而隨著這批老藝人相繼故去,七十年代後的學生(第二代學院派箏家)就只通接受'二傳手'(第一代學院派箏家)……教授的傳統曲目。失去了昔日的傳統音樂文化氛圍和語言環境,沒有唱曲的根底與念工尺的功夫,這種學習只能趨於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C雷聲大,雨聲細 《秦箏》雜誌按(2014,1,P42):“對傳統流派的傳承是多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幾乎逢活動必講,然而,收效甚微。” D."優"與"劣" 孫文姸老師在第八屆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教與學演奏高峰論壇”作《新時代對傳承箏樂的思考》中指出:我聽過幾屆參加金鐘獎選手的準備曲的時候,我去聽,她(他)們在彈奏現代箏曲的時候,非常驚豔,那個技術那個表演,都非常成熟,都非常好,都感覺她(他)們應該是金鐘獎金獎獲得者。但是很有意思,傳統箏曲一彈,那個水準差距很大,那是優與劣的關係,因為太白了……”。“彈箏人一定要保持對傳統箏曲的信任。” F.責任與擔當 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江澹䂀教授坦言:“是何寶泉、孫文妍兩位恩師一直拽著我們,在'不識貨'的年少時代為我們灌了不少,即便是囫圇咽下,反芻也咀嚼出不少滋味。現在的青年非能力不及,實在因四面八方的信息量太大而無暇顧及,所以我們也得拽著他們,生怕他們過後沒得可嚼,想擔當時肚子裡已經沒貨了,到那時,咱們的傳統箏樂可能真的要失傳了!"

Caozheng2

     (二)傳統箏樂的特色和定位

a 已故古箏家李連生老師在《論“顫”是箏的靈魂》中指出:“箏不能以老賣老,可也不應該也沒必要老盯著自己的所謂不足和局限而妄自菲薄,整天盲目跟著人家跑。古箏不是萬能樂器,它做了它能做和該做的,足矣!" b 項斯華老師2OO7年在瀋陽等音樂學院講座中強調:“無論是演奏或創作,箏本位──表現箏的特性──箏化──才是中國箏樂風格的核心部份。……在古箏演奏中,輕忽左手音腔的表現等於喪失靈魂。” c 趙登山老師強調古箏的特色是“餘音繞梁”。趙老師在《國音藝術》專訪《傳統為根韻為魂》中指出:"“我希望箏可以繼承傳統,韻是中國民間音樂的魂,它最可貴,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洋為中用固然好,但不能崇洋媚外。我認為箏的學習要繼承傳統,沒有傳統的基礎,我們的音樂就不能深,不能透,不能感人,也不能深奧。學藝先學德,才能很好地繼承傳統。傳統是基礎,只有夯實了基礎,樓才能蓋得高、穩。”;"不能丟了韻、失去根,讓傳統之脈中斷。洋為中用可以錦上添花,崇洋媚外卻只會窮途末路、自斷前程。

   (三)傳承曹老敬畏傳統,嚴謹謙和的寶貴遺產。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曹老大半世紀前對"古調"傳承的擔憂已成事實,高瞻遠矚,令人感歎!而曹老對先賢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嚴謹的學風,謙和的人品,更是箏人要傳承的寶貴遺產! 我們再將時光拉回到上個世紀中。1962年,曹正先生南下采風。6月2日,他在給先前父的信中寫道:"你們精湛的表演,嚴肅對待祖宗的遺產都是我應該心誠悅服的楷模。"曹正教授在另一信中談到了古箏的傳承問題:"吾輩雖說有了年紀,得讓位給後來人,但是在各盡所能的前提下,尚須不遺餘力保持既往的成就,為他們接班人留下些完好遺產才是"。"完好遺產"四字,可圈可點!1976年,曹正教授喜得潮州音樂家高嵩先生《上天梯》“潮樂催法若干例”一書,即著手擅寫論文,闡明觀點。儘管對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曹老仍謙遜的說:“因為潮州人談潮樂,總比外鄉人要高明得多,弟得參與一些皮毛也感到榮幸的!”字裡行間,曹老對待老祖宗的敬畏、對待箏樂文化遺產的珍愛和完好傳承,對待民間樂人的謙和之心躍然紙上!這正是當今青年箏家要傳承的優秀品質。 無庸置疑,現代古箏發展很快,形勢喜人,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在以現代箏為主導的學院古箏教學中傳統流派古箏被邊緣化的事實!無根的"速食式"模仿學藝,導致對傳統箏樂的技法、地域風韻一知半解,或不甚了了。儘管如此,知識的淺薄絲亳不減弱某些青年箏家傳播傳統箏樂的"熱情";放慢某些急功近利者"大躍進式"的傳承腳步!君不見,有的剛學了幾曲傳統樂曲,就急於表現自我,急於開班辦學,"傳道解惑"。也有以自已一知半解的膚淺認識對傳統箏樂的肆意改動“創新”代替對傳統箏樂的原樣存承。以多調《粉紅蓮》為例,有箏家沒有掌握好潮箏音韻、技法的特點和情緒表達,“活五”滑到北京去,"高硬快響" 來"炫技",對潮箏"諸調自然互換"亂下定義。如此授徒傳道,是對傳統箏樂的無知、輕漫和不尊!在此,我弱弱地問一句:放下教鞭,面向田野,感悟音韻,先當學生,後當老師,如何?

   (四)傳統箏樂傳承初現曙光

傳統古箏傳承問題已引起有識之士的警覺和關注並付諸行動。四川音樂學院二次舉辦"翰雅杯"傳統箏曲比賽,吸引了眾多學子參加,反響良好!瀋陽音樂學院高亮教授多次舉行山東箏講座,為山東箏派的傳承與弘揚不遺餘力!潮州箏派大本營於2016年舉辦了“中國潮箏一一全國傳統古箏學術交流會”,受到各位名家的肯定和好評。11月20、21日,中央音樂學院將舉行《曹正古箏傳承作品紀念音樂會》和《紀念曹東扶先生誕辰120周年音樂會》,兩位先生的弟子和受其藝術恩澤的箏人以紀念音樂會的形式寄託後學對泰斗的仰望和追憶。

Caozheng3

     (五)結語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古箏繼往開來,蓬勃發展的年代。飲水不忘淘井人,"在古箏現代箏樂教育、表演取得歷史性進展的今天,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對待民間社會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實踐所建立起來的箏樂藝術傳統?"(《傳統與創新──當代箏樂芻議》喬建中教授《秦箏》2014.1.P4)這是《曹正古箏傳承作品紀念音樂會.經典永流傳》留給後人的思考!

親切緬懷敬愛的曹正教授!敬禮,為中國古箏傳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前輩先賢!

轉載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g7OJWQaBhJA7kKqHSWwzlg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